
略显消瘦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说起话来语气异常坚定,任谁也看不出眼前这位18岁的小伙子生活中经历的艰难与磨砺。他叫刘会来,固安一中高三学生,是本届“廊坊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他经历过什么?身上有什么闪光点?哪些又是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固安一中,采访了刘会来。
采访前,听人说起过他的乐观、开朗,但他的阳光还是超出了记者想象。
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本来很幸福的家庭却在刘会来一周岁时,因为母亲患癌症去世,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痛苦之中。母亲去世之后,刘会来便来到姥姥家,由姥姥抚养。
“姥姥很善良,她不仅抚养我长大,满足我所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而且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让我读书,竭尽全力让我能够开开心心地学习,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
刘会来说,姥姥从来不爱讲人生哲理,而是用行动教育他、影响他。姥姥帮助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让他有勇气面对人生,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的信心。
初二那年暑假,刘会来随舅舅一起到北京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推着装满石砖或水泥的小车上下楼,刚去时手上磨的全是泡,几次都想放弃。“每次想到家中姥姥的艰辛,便又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
那个暑假,刘会来挣了3000元。领到工资的当天中午,刘会来便迫不及待跑到市场为姥姥买了好多好吃的。
“我知道,生活只有肯吃苦肯努力才能创造奇迹。”
这次外出打工对刘会来影响很大,让他更加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姥姥的不容易,也更加坚定了他努力读书的信念。
学校里,刘会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顽皮小子,喜欢开玩笑,喜欢逗别人笑。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魔方……虽然每一种都不是很擅长,但是刘会来说,只要从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足够了。升入高中后,刘会来变得更加独立,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半夜经常悄悄起来背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为了在学习上有更多时间,刘会来每天把吃饭时间缩短到每顿只用10分钟。“学校为我减免学费,发放补助金,还有众多好心人经常打电话鼓励我,为我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
“只要心存阳光,处处都是天堂。用心去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用行动回报社会。我会竭尽全力地去尝试。只要肯努力,我相信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刘会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