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十几岁的小伙子,做救助管理工作十几年。是什么让他有这份耐心与坚持?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齐力民。
齐力民,1975年生人,1996年参加工作,2000年调入市民政局收容遣送站(2003年8月1日更名为救助管理站),一直从事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今年荣获“廊坊青年五四奖章”。
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为流入我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饮食、住宿、返乡等临时性救助。这些人多数生活在垃圾堆、路沟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患有各类疾病。看到他们大多数人都报以同情之心,而真正采取行动的是以齐力民为首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对待被救助对象,要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齐站长对工作人员这样说。
2006年初春,大学生李某因学习和感情出现问题,精神受到刺激,流落廊坊街头,双足严重冻伤,齐力民等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为挽救李某的生命,医生决定对其冻伤双足进行截肢手术,由于暂时联系不到家属,为防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齐力民全程抱着患者做完手术,一动不敢动。手术结束后,李某神智清醒意欲跳楼,一直留在医院照顾他的齐力民,拉着他的胳膊不断劝解安慰,险些和他一同摔下六楼。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李某放弃了轻生念头。
2012年12月,救助站收到群众举报,在广阳区九州镇政府附近发现一名神智不清醒的流浪老人。当天刚刚下过大雪,路面很滑,齐力民带领工作人员立即开车前往现场。在大雪的掩盖下,一位蓬头垢面、骨瘦如柴、衣着单薄、浑身颤抖的老人坐在垃圾堆里。齐力民带头同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人抱上救助车,送到救助站。他们为老人脱下塞满垃圾废品的破旧棉袄,剪下半米来长粘在一起的头发,洗去身上多年的污垢。换衣、喂饭、安排住宿,一切都妥妥当当了,又联系家人,等待认领。
“我们是服务弱势群体最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为救助对象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我们要积极响应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把民本情怀真正落到实处,让党与群众的心真正做到零距离。”齐力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