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正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段,创造性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产生的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新的作风。我们党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作风,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要用“新眼睛看世界”,看清楚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背后的基础架构、整体联系和运行规律。彼得?圣吉认为新的视野需要熟知三个基本元件:增强的回馈,不易察觉的小行动发生滚雪球效应,产生巨大影响;调节的回馈,自我修正以维持某些目标;时间停滞,一个变数对另一个变数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的情形。这就要求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自觉把学习与调查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式学习”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式学习”。党员必须懂得,实际工作者必须随时去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着的情况,没有调查就不能察觉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了解变化了的形势对执政能力的新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根据环境的变化转变自己的工作,“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髓。只进行理论的学习,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无用于中国的发展。必须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创造出些新的东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在理论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30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了,就能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有科学的把握,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有科学的历史总结,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有科学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施政方针和政策方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过程,既是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也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又用深化的理论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是学习型党组织的最为根本的学习途径。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在“知识爆炸”时代面对知识的裂变,必须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学会分享知识,习得萃取集体智慧的能力。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汇集群众的智慧,以取长补短,发挥群体的互补优势,使个人产生恍然大悟的灵感,产生高于个体的学习效率,正是学习型党组织珍视从群众中学习智慧的奥秘所在。
共产党人的智慧来源于对群众集体智慧的汲取和积极参与到群众的伟大实践事业中去,这是学习型党组织智慧的最重要源泉。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要在强调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意识的基础上,做到两个统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认识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收集群众意见和智慧,并培养群众感情,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如此,党组织才能从最丰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直接汲取到经过检验的真理。做到“两个统一”,是向群众学习的根本途径。其一,个体智慧与群众智慧的统一。向群众学习,不能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使个体智慧与群众智慧对立起来,使党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智慧发生相互磨损和相互抵消,党员之间的智慧相互牵制,产生“每个成员智商都高于一百二十的集体,而集体智商只有六十二的悲剧”。其二,创造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在学习型党组织中,如果仅仅每个党员的创造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但是整体协调不良,只会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削弱,在党组织内部产生混乱。为此,必须增加党组织的思想协调性,这是激发党员个人创造力的前提。这当然不是使党员与党组织对立起来,而是要求两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下统一起来。唯有如此,才能让党组织中的党员自觉服从党组织的任务,从而采取相互配合的行动方式,形成学习和行动的高效。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习挖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得到检验和重新思考,以发现“真相”。毛泽东在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正告全党:“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抵抗侵蚀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党员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以塑造开放的心智模式。
要通过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塑造开放的心智模式,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构建党员的认知信念。部分党员之所以拥有不正确的认知模式,在于他们有不正确的认知信念。这部分党员对人性和人的潜能有着片面的认识,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人性的复杂性,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新思想和新问题感到很不适应,走向偏执。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治病救人”,使他们放下包袱,直面环境的制约,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认知信念。其次,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性,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党员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差距,而不是像好斗的公鸡一样,丧失重要的学习机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逐渐放下惯性的自我保护,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创造性地改造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塑造党员的反思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的真理,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的和开放性的,因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不断汲取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来不断丰富自己。党员要形成开放的心智模式,同样需要通过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养成批判的态度和反思的能力。党员不仅要通过学习,更要从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在与人交流中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纠正自身思维的片面性,集思广益。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克服维护固有思维模式的强大惯性,通过反思固有思维模式的痛苦历程的考验,最终能以改革的精神,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问题,有错即改,塑造反思的学习能力。